客服热线
0371-87000158
资讯
发布资讯
+10积分
神秘“土包”,竟是西夏帝陵?!
作者:艾福梅、马思嘉、冯开华发表于 2023-01-05 09:36

  西夏

  由来自青藏高原的党项民族建立

  公元1038年建国后

  一度与宋、辽、金并立

  鼎盛时曾控制河西走廊

  其都城兴庆府建于今宁夏银川市

  公元1227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攻灭

  此后逐渐销声匿迹

  “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的专史

  这让人不禁怀疑

  它是否真的存在了近200年?

  在银川市贺兰山脚下的戈壁滩上

  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土包”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考古发掘

  证实了此处就是西夏皇家陵园

  那些神秘“土包”

  正是西夏九座帝陵

  和200多处陪葬墓的陵塔

  它们与陵区内的32处防洪工程遗址

  以及北端建筑遗址一道

  无声诉说着

  西夏真切存在过,并一度繁荣辉煌

  贺兰山重峦叠嶂,西夏陵古冢巍然

  巨大的文史价值、雄浑的自然景观

  让如今的西夏陵成为热门景区

  初次到来的游人有时会疑惑

  “‘土包’有啥好看的?”

  “土包”学名陵塔

  原本是实心八角密檐塔

  有绿釉海狮等屋脊装饰

  在近千年风雨侵蚀下

  外部建筑结构渐毁

  只留下表面分布着窟窿的“土包”

  这些“土包”由黄土夯筑而成,致密瓷实

  且土中加入白石灰,植物难以扎根存活

  因而得以保存至今

  如今在西夏陵博物馆

  游客能看到精美的建筑构件残件

  龙首鱼身的绿釉鸱吻

  高152厘米

  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鸱吻构件之一

  大量人面鸟身的迦陵频伽

  是佛教中的“妙音鸟”

  反映了西夏人的佛教信仰

  西夏陵墓道封土独具特色

  中原王朝帝陵墓道一般不可见

  但西夏帝陵墓道非常显眼

  以九座帝陵中的三号陵为例

  陵塔前有一道鱼脊形凸起

  其下便是墓道所在地

  专家称之为鱼脊形墓道封土

  西夏陵中有何“藏宝”?

  发掘六号帝陵时

  考古人员向下挖了20多米

  几乎有八层楼高

  才触达墓道所在地

  其中出土了珍贵文物雕龙石栏柱

  以及竹雕、金银饰等

  在一处陪葬墓中

  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男三女四具尸骨

  结合多次入葬痕迹

  判定这是一处一夫多妻的合葬墓

  为党项族一夫多妻婚配制度提供佐证

  其中还出土了一件“国宝级”文物

  重达188公斤的鎏金铜牛

  其肌肉线条栩栩如生

  通体散发着温润的金色光泽

  展现了西夏高超的金属冶炼技术

  证实了农耕与游牧文明在此交融

  在帝陵布局上

  西夏陵吸收借鉴了唐宋帝陵特点

  建设了包含陵门、角阙、献殿等在内的陵城

  以及陵城外神道、阙台等

  除了鱼脊形墓道封土

  西夏陵独特之处还在于

  陵城内的陵塔等主要建筑

  明显偏离中轴线

  专家推测这与党项民族的信仰有关

  北宋帝陵中的成对乳台

  在西夏陵中被碑亭替代

  其中放置碑文

  碑文底座是巨乳怒目的石雕力士形象

  其面部浑圆、颧骨高突、粗眉上翘

  双眼圆睁而外突

  兼具突厥石人、佛教力士和汉族碑座的风格

  据文献记载

  西夏境内不仅有党项族

  也生活着汉、吐蕃、回鹘

  鞑靼、契丹、女真等多个民族

  各民族不同的生业方式

  文化信仰、风俗习惯等

  给西夏文化带来多元特征

  西夏陵中的大量遗迹

  反映了西夏对中原文化的继承发展

  也证实了西夏

  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

  《宋史·夏国传》中

  记载了西夏九座帝陵的陵号

  但由于刻有神秘西夏文的石碑被毁

  专家只根据七号陵残碑推测出

  七号陵是西夏第五代皇帝仁宗仁孝的寿陵

  其他帝陵分属哪位皇帝?

  西夏陵还有诸多谜团

  等待揭晓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宁夏分社塞上工作室

  联合出品


  记者:艾福梅、马思嘉、冯开华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神秘“土包”,竟是西夏帝陵?!,作者:艾福梅、马思嘉、冯开华,来源:新华社,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culture/20241217/c8809b7094bb418b9e9ddbc990913aa7/c.html)

评论 0
你还没有登录 请登录
相关推荐
圆明园文源阁遗址考古成果发布 文源阁是怎么设计的
文源阁是一处大型藏书楼,主要用于收藏《四库全书》等。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文源阁和藏书惨遭损毁,仅部分藏书留存于世。2024年8月起,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圆明园管理处开始对文源阁遗址局部开展考古发掘工作。9月22日,“北京考古·走进圆明园”考古工地公众开放日活动在圆明园文源阁遗址举办。20名市民、学生走进考古发掘现场,与考古专家面对面,实地察看考古流程,观摩考古发现。
2025-01-13
红山文化考古新发现进一步揭示中华文明脉络
3月11日,在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的考古人员住所,考古人员在清洗调查现场发现的碎陶片。当日,来自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在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调查红山文化遗址。此前,考古人员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无白丁遗址群新发现多处红山文化遗迹。
2025-03-14
故宫博物院与杜伦大学联合举办“考古与气候变化”全球学术讲座
近日,故宫博物院与杜伦大学联合举办全球学术讲座。本次讲座聚焦“考古与气候变化”主题,由故宫博物院主办,邀请来自英国杜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的国内外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考古学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的重要作用,旨在通过长时段的历史视角来理解人类与环境的互动,进而通过考古学的研究为当前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2024-10-24
点赞
收藏
分享